修缮老屋 留住乡愁(中国道路中国梦·与时代一起奔跑)

发布时间:2024-11-01 07:21:42 来源: sp20241101

  搭起木构架、铺上小青瓦、砌筑起屋脊……我是一名投身老屋修缮的95后,这是我与老屋结缘的第七个年头。

  我的家乡浙江松阳县,被誉为“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”,分布着百余座传统古村落,大量民居依山而建、错落有致。夯土墙、木构架、小青瓦、马头墙……不少传统民居能追溯到明清时代,其设计之精巧、工艺之精湛,凸显中式建筑的美学意蕴,构成独特的乡村历史风貌,留存着一代代人的乡愁记忆,却一度因为年久失修而面临损毁消失的风险。

  2016年4月,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“拯救老屋行动”项目在松阳县启动。父亲组建了一支工匠队伍,从事老屋的修缮工作。转过年,我退伍回到家乡,有空就跟着父亲到老屋的修缮现场观摩学习。亲眼见证颓败的老屋在工匠们的手中修缮复原,看到传统村落重焕新机,我深受触动,决定将手艺传承下去。

  修缮老屋是门实打实的手艺活儿、精细活儿,急躁不得、马虎不得。我从最基础的锯木头、刨木头开始,跟着老师傅们一点一点学。学手艺,也学理念。为什么不能用铁钉固定,为什么不干脆换个新的……关于“怎么修”,起初的一段时间,我有很多不解。随着更深度的参与,我逐渐认识到,拯救老屋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,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要在提升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还原保留建筑原貌和文物价值。

  老屋建筑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实践中,我们始终坚持修旧如旧、能修不换、最小干预等原则。小到一个窗框、一片屋顶的瓦片,大到老屋的地面,都有严格的修缮标准。有的古建筑隐藏结构多、建筑工艺复杂、建筑用材各有不同,有时为了找到合适的旧瓦片,需要耗费好几天甚至半个月时间。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,修缮古屋的难度并不亚于建新房子。

  这些年,时常有人问,为什么要耗时耗力“拯救”老屋?当黄墙黛瓦的古屋风貌在我们的手中得以复现,当传统村落再现推窗见山的景致、抬头观星的雅趣,答案其实尽在其中。留住老屋,就是留住乡愁,留住乡村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古屋承载着村民的情感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。修缮古屋,让它们既古色古香又融入现代生活,宜居又宜游,不仅让当地人在这里找回了独属自己的记忆,也让八方来客有机会感受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乡土风情。

  “拯救”老屋,不止于保护。推动活化利用,才能为传统村落注入持久的生命力。随着一幢幢老屋被修缮,它们沉睡的价值也逐渐被唤醒,为产业振兴、文化振兴提供了平台。如今,家乡的许多老屋被打造成民宿、农产品展销馆、研学基地、艺术工坊等,村里兴起了多元业态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返乡干事创业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。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老房子的价值,积极主动参与老屋的修缮与保护。看到越来越多的村子活起来,聚人气、生财气,我感到由衷自豪。

  手艺需要传承,事业需要接力。如今,我已经能和师傅们一起修缮一幢老屋,完成各种复杂的榫卯拼接。未来,我要继续用自己的双手,为守护古屋、传承文化尽一份力,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。

  (作者为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竹源乡后畲村村民,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)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3月28日 05 版)

(责编:岳弘彬、曲源)